祁门县:小楼发挥大作用
老家在柏溪乡的祁门祁门县县直机关一名职工,去年底母亲过世。作用一开始,祁门他准备在县城办丧事,作用但后来村干部告诉他,祁门村里现在有了惠民楼,作用一整套流程很完备,祁门让老人家的作用丧事回村办,由“红白理事会”帮忙,祁门既体面热闹又节约费用。作用最终,祁门他选择回村办理,作用在惠民楼办丧事三天,祁门乡亲们都来帮忙,作用花费不到城里的祁门一半。
近年来,随着经济的发展,农村人情往来频繁,婚丧嫁娶等事宜大操大办,礼金数额不断攀升,给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,但却又无可奈何。祁门县在群众自发探索的基础上,将惠民楼建设使用管理作为提升乡风文明行动的重要抓手,同时借助“红白理事会”,提倡“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余事不办、村民自办”,倡导降低高价礼金,反对铺张浪费,推动移风易俗,让乡村有人情味,但不背人情债。
祁门县委社会工作部成立调研组,深入乡镇农村,了解人情礼金情况,找出问题症结。村民普遍反映农村礼金高,有几个原因:农村往来名目繁多,建房、考公、孩子周岁等;农村缺乏场地,宴席都要去城里酒店或者聘请流动餐饮办理,价格自然高了;互相攀比,铺张浪费严重。
祁门县通过多元筹资(一部分由村民募捐、村组自筹,另一部分通过“一事一议”项目支持),以村组为主体,将闲置仓库、学校、老祠堂等改造成惠民楼,让闲置集体资产“活”起来。2015年以来,该县累计投入1701.4万元,共建成惠民楼120栋。其中,金字牌镇、柏溪乡、祁红乡、芦溪乡等实现惠民楼村级全覆盖。
祁门县引导各村组制订《惠民楼管理制度》《日常运行管理办法》等,由党支部书记担任“第一责任人”,成立“红白理事会”,并为惠民楼配备电视、桌椅板凳、锅碗瓢盆等,为村民办理红白喜事提供基本保障。每次使用仅收取适当水电费。除主厨外,一般办事人员不付工资。倡导够吃就行,平均每桌菜金不超过400元。今年截至目前,该县惠民楼已经接待宴席60余场,宴席支出从每桌1000元降至400元左右,办事花费压缩60%。同时,邻里的事由邻里自己帮忙办,不仅节约了迎来送往的交通费用,还进一步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。宴席费用的下降也反促礼金的减少。一般礼金不超过200元,高价礼金现象得到纠偏。 (下转第三版) (上接第一版)同时,惠民楼也成为乡风文明的关键阵地,在楼内张贴村规民约、移风易俗倡议书。大坦乡利用惠民楼开展“村民夜话”活动,把群众的心声变成“掌声”。柏溪乡五队惠民楼、大坦乡老岭惠民楼结合本村旅游实际,采取按桌或人头的模式,承接团建就餐,增加经济收入。祁门县通过对惠民楼的精心建设与多元利用,让这一乡村建筑成为集文化教育、生活娱乐、红白喜事于一体的“乡村振兴智慧港湾”。(陈昌奉)
(责任编辑:娱乐)
-
在深圳市关内某茅台专营店里,店老板正专注地玩着电脑游戏。对于佯装顾客登门的中国证券报记者,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,只是淡淡地说:“现在是淡季,价格低,销量也低。今年春节期间的销售高峰过后,我们这里的 ...[详细]
-
日期:2024/5/17 8:10:00作者:网友整理人气:0我来评论导读:烈日炎炎的酷暑真的很难熬,离开了空调就跟要了命一样,稍微一动就是一身的汗液,酷暑早点结束吧。 1.近日的高温,犹如 ...[详细]
-
2月2日,皖东大地天寒地冻,雨雪纷飞。下午5点刚过,天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老兵工作室的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。电话那头自称天长籍现役军人瞿安冉,家里遇到紧急情况,其父亲突发疾病,在天长市人民医院确诊骨髓瘤 ...[详细]
-
假定你叫王丽,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即将结束.你能用英语写出几句对老师表达感谢和祝福的话语吗?要求:1.不少于四句;2.不要使用真实姓名、校名、地名等,否则不得分。Dear Miss/Mr Li参考范文: ...[详细]
-
特约记者甘慧报道 12日晚上海申花在主场3比2战胜浙江队之后,很多人打趣说“以后看申花的比赛要备上速效救心丸”。看似玩笑,却折射出目前申花现状。本赛季至今的6场中超联赛以及与海港的超级杯比赛,有3场申 ...[详细]
-
日期:2023/7/27 7:46:00作者:网友整理人气:0我来评论导读:每个人忙碌的奔波着,真的只是为了这几两碎银,但是没有碎银又过不了生活,真的是太难了. 1.这份工作也就图两三碎银了 ...[详细]
-
简介: 中国佛教并非土生土长,它是从二千年前由印度传入本土 ...[详细]
-
日期:2024/5/21 8:02:00作者:网友整理人气:0我来评论导读:孩子在异国他乡读书,身为家长真的好想念啊,不知道在那边过的好不好,真的好想念孩子呀。 1.儿子,你是我的骄傲。虽然 ...[详细]
-
日期:2021/5/18 15:29:00作者:网友整理人气:0我来评论导读:520对待女朋友一定要有诚意的哦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组很热门的520个我爱你模板,复制着发送给你的对象一定会感动的哦。 ...[详细]
-
童申木是鸠江区沈巷镇黄山寺社区古张自然村的村民,作为一名退伍老兵,他一直坚守“退役不褪色、退伍不退志”的信念,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担当精神。3月20日傍晚,童申木和老伴正乘坐52路公交车回沈巷,随着 ...[详细]